此為公開平台, 請勿在此揭露你我的個人資訊.
不歡迎散播謠言與八卦. 嚴禁商業廣告.

biking travel | hiking travel
picasa album 1 | picasa album 2 | picasa album 3
picasa album 4 | picasa album 5

    近期碎碎唸 - 記錄近期的感觸跟雜念
角落的孤棋, 在艱難做活的同時, 也要盡可能爭取最大實利!
-- 邊緣未生

    近期集錦 - 分享近期聽到看到的一些好東西
We laughed and kept saying "see you soon", but inside we both knew we'd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
from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in 1998

We are often told to "put on a brave face” or to be strong. To do this, we often have to hide, or at least minimize, whatever fears, flaws, and vulnerabilities we possess. However, such an emphasis on strength is misguided. What truly takes courage is to show our imperfections, not to show our strengths, because it is only when we are able to show vulnerability - or the capacity to be hurt - that we are genuinely able to connect with other people.
from Essay prompts of SAT administration in Jan. 2015


2009/05/02

[閱讀] 圖解上班族存活法則 (中)

接續前一篇: 圖解上班族存活法則(上).

  • 聯想法則: 人的心理很殘酷, 如果發現了一個漏洞, 那個人所說過的話就會失去人們的信任. 如果我們偶而看到某個地方很完美, 就很容易認為其他的地方也都很完美.
  • 在絕對不能說出"我不知道"或"我不懂"時, 可以巧妙迴避問題的方法: "充滿自信說出自己確實了解的知識, 即使有些離題也無妨." 就算是不知道的事, 也可利用談論自己懂得的知識來渡過難關.

  • 對於第一次見面的人, 就儘量的提問題, 找出彼此的共通點.

  • 佛洛依德認為: 人之所以會"說溜了嘴"or"忘東問西"or"行動錯誤", 往往是表現了無意識的願望.

  • 如果自己因為對方的言誤或行動錯誤而感到不安時, 不要把目光轉向別的地方, 採取行動來消除自己的不安吧! (好像在濃霧中互相摸索, 不要停下腳步, 先朝對方的方向去過去看看.)

  • 人們會找人商量的時候, 內心十之八九已經決定答案了.
    "找人商量"這件事本身從一開始就包含了"希望別人支持自己想法"的意圖.
  • 當別人找你商量時, 先聽對方仔細說明(以"你真正想要怎麼做?"明白地問出對方的想法). 聽完他說的話(約十分鐘?)再告訴他: "如果我是你, 我會...(給予對方支持的回答)".

  • 說服別人時, 條件的提示有兩種方法: "只提示好處的片面提示"和"同時提示優點和缺點的兩面提示".

  • 想要逼對方做決定時, 乾脆下定決心, 把背後真實的想法(負面的心情)也表示出來, 這樣之後會感到無比的輕鬆.

  • 兩人碰面的次數累積到某種程度後, 對對方的警戒心會下降. 但如果不是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產生共鳴, 人際關係就無法長久持續. (初識的階段, 物理性的接觸有很大的影響力. 過了這個時期, 人會變得追求"類似性", 更進一步會追求"互補性".)

  • 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受到別人期待, 在不知不覺中, 行動與意識就會依照對方的期待變化. (特別是教養小孩與教育的第一線)
  • 當被稱讚(肯定人格本身這類的言語)時, 會有一種"不想破壞這種好印象"的本能慾望, 所以會謹慎地採取行動, 避免破壞這形象, 落入被控制的情境中.

  • 鏡子效應: 當我們看到眼前的人一副非常高興的樣子, 自己也會覺得高興.
    而當一個人想要跟對方的內心動態同步時, 就會無意識地模仿對方的言語和行動. 另外, 模仿對方的言語和行動, 對方對自己的好感度就會提高, 會讓對方覺得兩人意氣相投.

  • 要回答對方前稍微等個幾秒(不要慌慌張張地), 可以提高對方的期待感, 並將會話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 人的心理就是: 越被壓抑就越想叛逆, 對方越退讓就越是想要更進一步.

  • 負面的語言有強大的力量(傷害), 多說一點正面意義的話語. (不要想要去解決或消除痛苦和煩惱, 這會讓人說出否定意味的言語.)

  • 客觀性的自我注視狀態: 我們會無意識地感受到別人的視線, 然後修正"別人眼中的自己"和"主觀意識所看到的自己"之間的差距.

  • 希望別人可以接受自己的請託時, 要對自己的想法有自信, 然後熱情地凝視對方的眼睛(or眉毛or眉心).
  • 為了不要讓對自己重要的人的心離自己而去, 請目不轉睛地凝視對方說話(瞳孔變大==>溫柔==>好印象), 並且稱讚對方.

  • 社會性比較理論: 充滿上進心或有強烈自信時, 就會想跟比自己好的人比較(向上型的社會比較性). 在無可奈何或對自己喪失自信時, 就會跟比自己差的人比較來安慰自己(向下型的社會比較性).

  • 林格曼效應(Ringelmann effect): 或稱為是旁觀者心理或是社會性的偷工減料, 有很多夥伴或目擊者時, 就會認為別人應該做這件事, 結果卻是每個人都偷工減料而不做. 但對方如果是有交情的人, 態度就會完全不同.

  • 想要提高親近感, 就積極呼喚對方的名字, 可以將對方的心拉過來.

  • 相似性親近效應: 人會對與自己擁有相同想法/相同價值觀/相同特性的人產生親近感. 若是知道"有這種共同部分的人很少"時, 會讓親近感更強.
  • 因為意見不合就否定一切, 是無法開始任何事的. 就算是一點點的小事情, 只要能找到"共同的部分", 去強調和累積, 話題就會越來越多.

  • Steinzor effect: 在會議場合
    (a) 當過去爭論的對手就坐時, 雙方常會坐在彼此的對面.
    (b) 會議主持人影響力較小時, 與會者較常和對面的人閒聊, 反之, 與會者較常和相鄰的人閒聊.
    (c) 當結束一段發言, 緊跟著自由發言的人往往是持反對意見的人.

  • 想攻陷對方的心時: 從左側靠近, 讓自己的右側向著對方的左側.
    想讓對方安心時: 從右側靠近, 讓自己的左側向著對方的右側.

  • 個人介紹能給別人遠比想像還要強烈的印象, 對於初次見面的人, 將自己想強調的那一面, 夾雜在個人介紹中, 並無意識地強調.

  • 佛洛依德: "人對於自己湧上心頭的慾望, 會以防禦機制來對應."

  • "越是後退, 越想追過去; 越是被推擠, 越想要掙脫."可說是人的劣根性.
    有意圖地將自己的"負面"放在前面, 可將對方的想法變成"正面", 就能更靠近還在猶豫中的堆方一步了.

  • 心理防禦機制: 人會想從各種糾結中保護自己, 會使用許多種方法, 包括壓抑/退化感情/反應結構/投射/理智化/昇華/轉移/合理化/逃避/否認...等防禦機制, 將不安/恐懼/痛苦/羞恥心...等不愉快的心情從意識中隔離出來逼到無意識中.

  • 就算邀約被拒絕也不可以咄咄逼人, 相反地, 退後一步並釋出善意, 可以讓對方的心更靠近.

  • 心理反抗理論: 當被禁止做某件事或被強迫做某件事時, 會感到自由受到威脅而想要反抗. 威脅越是強大或事情越是重要, 反抗就越強烈.
    eg. 當被告知東西賣完了(限量是殘酷的), 就會更想要這東西.

  • 這篇連一張圖都沒有......囧rz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