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公開平台, 請勿在此揭露你我的個人資訊.
不歡迎散播謠言與八卦. 嚴禁商業廣告.

biking travel | hiking travel
picasa album 1 | picasa album 2 | picasa album 3
picasa album 4 | picasa album 5

    近期碎碎唸 - 記錄近期的感觸跟雜念
角落的孤棋, 在艱難做活的同時, 也要盡可能爭取最大實利!
-- 邊緣未生

    近期集錦 - 分享近期聽到看到的一些好東西
We laughed and kept saying "see you soon", but inside we both knew we'd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
from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in 1998

We are often told to "put on a brave face” or to be strong. To do this, we often have to hide, or at least minimize, whatever fears, flaws, and vulnerabilities we possess. However, such an emphasis on strength is misguided. What truly takes courage is to show our imperfections, not to show our strengths, because it is only when we are able to show vulnerability - or the capacity to be hurt - that we are genuinely able to connect with other people.
from Essay prompts of SAT administration in Jan. 2015


2009/03/08

[閱讀] 怪咖心理學(Quirkology)

首先, 這是英國研究. (PTT八卦板鄉民不要笑...)


這本書是跟甲殼圖書室借的, 但是好像已經逾期了...Orz

中文全名是: "讓你瞬間看穿人心的怪咖心理學--史上最搞怪的實驗心理學報告"
英文全名是: "Quirkology: how we discover the big truths in small things"

作者李查聰明人(Richard Wiseman)是愛丁堡大學心理學博士, 現在任職於英國賀福郡大學心理系的研究單位, 以前也是職業魔術師.

本書不是是一般的心理學研究, 他是用實驗or問卷調查...等的方法來研究一些比較非正式的問題, 那些問題可能是我們閒聊會聊到的話題, 像是星座, 笑話的元素...等.

下面就依書本順序, 寫下各章節裡我覺得很特別or有道理or有趣的內容.

神奇的Q測試
用食指在額頭上畫"Q", 有兩種畫法, Q的尾巴可能是朝右眼和朝左眼, 你是哪一種? (在這篇的最後揭曉這透露的訊息)

[chapter-1] 時間心理學
(1) 占星術預測了12星座的個性型態(eg.內外向/神經質). 但是實驗結果顯示, 了解星座對個性影響的受測者, 個性測試的結果與占星術的預測的型態相符, 相反的, 不了解占星術的人, 個性測試的結果不會出現啥型態. 許多了解星座跟個性相關的人, 已變成占星家所預言的樣子.
(2) 把殺人魔的出生日資料用星座解盤, 結果是守規矩有道德感的正派中產階級.
(3) 占星術跟筆跡學其實沒有不須預測準確就可以看起來很準. 只要非常概略地描述對方的性格, 他們的大腦就會讓他們誤以為這些見解獨到深刻.
(4) 科學家不帶時鐘進入不見天日的地底洞穴, 兩個月後, 判斷時間的能力(eg.認為一個小時前才做過啥事, 但其實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嚴重受到扭曲. 這證明日出日落幫我們維持生理時鐘的運作.
(5) 用問卷詢問受測者認為自己是否天生好運再分析生日. 北半球時, 3~8月比9~2月覺得自己天生好運. 南半球, 9~2月比3~8月覺得自己天生好運. 所以是夏天出生的人比冬天出生的人自認天生好運.
(6) 與有榮焉效應(Basking In Reflected Glory): 學校球隊獲勝時, 同校學生會說我們贏了, 落敗時會說他們輸了.
(7) 經由統計, 中國人在中秋節前, 死亡率降低35%. 女人在生日後的隔週死亡率較其他週高, 男人較可能在生日前一周過世. 有些人確實可以運用意志, 讓自己活更久or縮短生命.

[chapter-2] 欺騙心理學
(1) 研究人員探索孩童, 結果可以充分說明: 我們開始學說話時就會說謊了.
(2) 說謊時, 透露越多訊息, 越容易露出破綻, 因此說謊時通常較說實話時的話還少, 提供的細節也少.
(3) 說謊者會從心理疏離謊言, 謊言中通常不太提及自己與個人感受. 實話中常帶有經驗和情感的描述, 說謊時比較著重事實的描述.
(4) 判斷謊言, 用聽的比用看的準.
(5) 真實的微笑時, 眼睛周圍會產生小細紋, 眼部肌肉收縮無法自主控制, 只有內心的甜蜜感才能啟動.
(6) 蒙那麗莎的微笑讓人感覺似笑非笑, 是達文西的畫法讓大家看她雙眼時覺得笑容明顯, 看她嘴巴時笑容不明顯. (直視時, 光線落在視網膜中央, 擅長觀看亮物. 用眼角看時, 光線落在視網膜周邊, 擅長在昏暗中觀看. 利用顴骨的陰影, 讓嘴巴比較暗)
(7) 人的記憶可經由操弄, 而"憶起"不曾經歷過的事. 暗示的欺騙效果讓人把虛構的故事當成事實.

[chapter-3] 靈異心理學
(1) 13號星期五真的不吉利嗎? 研究人員分析車禍事故的資料後把意外事故增加歸因於駕駛人在不吉利的日子比較緊張(女性較男性更為明顯), 所以迷信會害死人.
(2) 研究新幾內亞小島上的原住民發現: 迷信讓居民在面對無情的明槍暗箭, 有種掌握感更為心安.
(3) 在戰地的研究顯示: 高風險區域的人比低風險區域的人產生較為迷信的想法與行為.
(4) 常碰到的一種巧合: "世界真正小"現象(eg. 遇到陌生人, 卻有共同熟識的朋友). 而實驗發現, 自認幸運的人的世界較自認不幸的人小, 這也進一步增加他們生活中幸運巧遇的可能.
(5) 超低頻音(人耳聽不到卻易與物體產生共振)會讓人產生詭異的感覺, 以為是撞鬼or靈異現象.

[chapter-4] 決策心理學
(1) 分析美國以"聖(san)"開頭的城市的六千六百萬人死亡紀錄, 名字叫海倫的多位於聖海倫市, 名字叫查爾斯的多位於聖查爾斯市, 名字叫湯瑪斯的多位於湯瑪斯市, 這並不是家長用地名幫孩子命名, 而是人會朝包含自己名字的城鎮移動.
(2) 酒吧帳單附上印有笑話的卡片, 客人小費會給的比較多. 重量級拳賽後隔週的謀殺率會提高.
(3) 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 1774年歌德出版少年維特的煩惱, 引發當時連串的自殺模仿效應. 後來研究又發現, 自殺案件會仿效媒體披露的死法, 媒體報導自殺的程度與後續自殺案件的數量有直接相關.
(4) 身高較矮會讓人易認為: 較不正面, 不安全, 不陽剛, 不成功, 不能幹. 心理學家發現高大的業務員業績較好. 另外, 地位與身高的心理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不只認為高大的人較能幹, 還認為能幹的人較高大.
(5) 研究發現鬍鬚量給人的感覺與陽剛, 成熟, 自信, 勇氣之類的形容詞有正相關. 但鬍鬚也給人一些負面印象: 意圖不良, 不誠實, 隱瞞, 衛生不佳.
(6) 嗜好or電影or旅遊or書籍那種話題與異姓搭訕時較有效? 聊旅遊時, 話題圍繞著美好假期與夢幻目的地, 讓大家感覺很好, 氣氛較佳. 聊電影時, 因為男女喜歡的類型差異很大, 使得搭訕成功率下降. 另外, 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快下決定(45%女性在30秒內就做出判斷), 男性的開場白更顯重要.
(7) 徵友廣告以70%的文字描述自己, 30%的文字描述理想對象, 會得到最多的回覆. 另外女性的徵友廣告由男性操刀更有效果, 但男性的徵友廣告找女性操刀則無加分作用.

[chapter-5] 幽默心理學
(1) 笑話給人越強的優越感越讓人覺得好笑. (eg. 笑話內的角色很蠢or讓掌權者難堪)
(2) 社會地位較低的人會比社會地位高的人說更多自我貶抑的笑話.
(3) 佛洛伊德認為: 笑話是一種心理宣洩機制, 可以避免過度壓抑. 又說過: 雪茄有時只是雪茄, 但笑話可不光只是笑話.
(4) 左腦受損的人較難理解雙關語類笑話的笑點, 但他們還是會覺得搞笑電影有趣, 並未喪失幽默感.
(5) 搞笑演員和喜劇作家從很久以前就覺得"K"這個音特別好笑. (可能是因為"臉部表情回饋"的奇怪心理現象)
(6) 看完令人不安的電影血液循環降低35%, 然而, 看完幽默的電影則增加22%. 建議大家每天至少笑15分鐘以上.
(7) 研究團隊搜尋全世界最好笑的笑話一整年的結論是: 事實上, 這種笑話並不存在.

[chapter-6] 自私心理學
(1) 高達75%的人沒更改公事包密碼鎖的原廠設定, 人們遺失左手手套是右手的3倍多.
(2) 美國曾做過某份民調, 詢問美國人誰最可能上天堂? 排名第二(79%)是Mother Teresa, 榜首獲得87%的支持, 而那就是"自己".
(3) 大型連鎖店多找零錢給顧客, 顧客誠實歸還的機率遠低於街角小店多找零錢的情況.
(4) 相似律(psychology of similarity law): 人們比較容易支持或幫助和自己差不多or背景相似or年齡相仿的人.
(5) The lost-letter technique: 將未寄出的郵件丟在公共區域, 收件對象不同, 路人發揮善心撿起丟到郵筒的機率也不同. "納粹黨友"和"共產黨友"是25%, 而"醫學研究學會"是75%. 可利用這簡單的技巧, 不須問任何問題, 調查大眾對某議題的實際看法.
(6) 人口密度越高的城市比較不願意幫助別人. 可能是因為超感官負荷(sensory overload)的現象, 同時接收太多資訊的反應: 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並以較少的時間處理多種不同的事. 也造成一種現象: 空間裡的人越多, 大家感覺越空虛孤立.
(7) 生活步調慢的城市, 居民較樂意助人, 較願意投入與目標無關的事物. 步調快的城市, 有較多的吸煙者, 心血管疾病比例也較高, 有害健康.
(8) 重視個人主義的社會比重視群體主義的社會更不關愛他人(社會責任感).
(9) 鼓吹大家合作時, 先讓大家同意小事, 之後較容易讓大家同意大事. (跟直接要他們同意大事來比)

神奇的Q測試的說明
(1) 這測試可以打略的衡量"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的概念.
(2) Q的尾巴可能是朝右眼: 自己可以讀懂但面對他的人卻看不懂, 而朝左眼: 面對他的人可以看懂但自己卻讀不懂.
(3) 高度自我監控者所畫的Q通常是面對他的人可以讀懂, 低自我監控者畫出的Q通常是讓自己可以讀懂.
(4) 高度自我監控在意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樂於成為矚目焦點, 可以輕易改變行為適應環境, 擅於操弄別人對他們的難法, 通常比較擅於說謊.
(5) 低自我監控者的行為大多由內心感受跟價值觀所引導, 比較不會察覺他們對周遭的影響, 較少說謊也不擅於說謊.

心得:
其實這本書提出的論點大部分我都能接受與理解(少數有些可能是因為文化差異我不太懂).
但是書本封面有個標題"本書所有結論皆已經過科學證實", 這點我就不太能認同.
或許因為這是通俗作品, 或許因為篇幅關係, 所以作者未能清楚描述實驗.
但是書中提到的實驗常常是訪談or民調or資料分析. 訪談和民調雖然宣稱是隨機挑選受測者, 但是因為測試的樣本不夠大, 產生的抽樣誤差會因此增加. 另外, 問題的設計也是關鍵, 不良的問題會誘使受測者表達錯誤. 而資料分析更是一項大工程, 資料來源是否可信, 資料樣本是否足夠...等.
最重要的是: 人心難測且變化快速.
這些實驗的變因跟不確定因素還不少, 得到的結論未必能放諸四海皆準, 也未必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但是這些結論跟現象, 還是很值得參考, 不過使用上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