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有影? 是卡收太多有害健康嗎??? 囧
中午時去雜誌室吃飯, 拿了一本"科學人"雜誌(2009年2月號-No.84), 這集是達爾文200歲紀念專刊, 內文都是跟演化論相關的主題.
其中有個主題很有趣, 是在討論: 天擇對演化的影響會發生在自私的基因和繁殖的個體以上的層次嗎? 或是說"群體"有什麼好處?
先稍微解釋一下知識背景(從雜誌上節錄的).
在演化論學說中, 到底天擇得層次是個體選擇還是群體選擇, 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議題. (不過, 達爾文是支持群體選擇的)
在實驗室裡用"螢光假單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做實驗, 將之放在液態棲息環境, 溶解在液體的氧氣很快就被用盡, 只剩下在液體表面的細菌能生存.
此時, 部分細菌演化出有利的突變, 這種突變細菌會分泌出某種聚合物(需要消耗能量), 讓成群的細菌形成漂浮的團塊, 因此可以飄在液體表面獲得氧氣.
個體選擇:
"利他"的細菌分泌聚合物, 使整團細菌浮起更接近氧氣, 但是利他細菌消耗了能量, "不勞而獲"的細菌會繁殖上具有優勢. 單單只作用在個體層次的天擇, 會導致利他主義者的滅絕.
群體選擇:
天擇偏好擁有"利他細菌"的團塊. 細菌團塊只要有足夠的利他細菌便能浮起, 才可獲得氧氣得以繁殖. 因為個體選擇而有太多不勞而獲細菌的細菌團塊則會下沉, 將會缺氧而無法繁殖.
這兩種情形, 在這實驗都會發生. 哈佛大學的威爾森(E. O. Wilson)跟賓漢頓大學的威爾森(David Sloan Wilson)認為應該要接受多層次的選擇.
說了一堆演化論學說, 我的主題在哪呢???
那就是兩位威爾森提出了一個簡易的基本法則:
"在群體中, 利己主義勝過利他主義."
"但是, 利他主義的群體勝過自私的群體."
瞎密...當好人還要小心喔...要是跟錯團可能會......Orz
古語說: "德不孤必有鄰", 是因為那些沒有好人鄰居的好人都被個體選擇而淘汰了嗎???...XD
難道是要等到良善跟正直回來了才能做好事嗎?
當然不是!!!
我的論點是:
應該是要在群體的大部分成員變得自私自利與冷漠前(才不會變成個體選擇而淘汰好心人), 就持續做好事, 並以用自身的的良善與道德感召他人一起做利他之事, 這樣整個群體才會向上提昇, 避免在群體選擇的層次被淘汰.
中午時去雜誌室吃飯, 拿了一本"科學人"雜誌(2009年2月號-No.84), 這集是達爾文200歲紀念專刊, 內文都是跟演化論相關的主題.
其中有個主題很有趣, 是在討論: 天擇對演化的影響會發生在自私的基因和繁殖的個體以上的層次嗎? 或是說"群體"有什麼好處?
先稍微解釋一下知識背景(從雜誌上節錄的).
在演化論學說中, 到底天擇得層次是個體選擇還是群體選擇, 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議題. (不過, 達爾文是支持群體選擇的)
在實驗室裡用"螢光假單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做實驗, 將之放在液態棲息環境, 溶解在液體的氧氣很快就被用盡, 只剩下在液體表面的細菌能生存.
此時, 部分細菌演化出有利的突變, 這種突變細菌會分泌出某種聚合物(需要消耗能量), 讓成群的細菌形成漂浮的團塊, 因此可以飄在液體表面獲得氧氣.
個體選擇:
"利他"的細菌分泌聚合物, 使整團細菌浮起更接近氧氣, 但是利他細菌消耗了能量, "不勞而獲"的細菌會繁殖上具有優勢. 單單只作用在個體層次的天擇, 會導致利他主義者的滅絕.
群體選擇:
天擇偏好擁有"利他細菌"的團塊. 細菌團塊只要有足夠的利他細菌便能浮起, 才可獲得氧氣得以繁殖. 因為個體選擇而有太多不勞而獲細菌的細菌團塊則會下沉, 將會缺氧而無法繁殖.
這兩種情形, 在這實驗都會發生. 哈佛大學的威爾森(E. O. Wilson)跟賓漢頓大學的威爾森(David Sloan Wilson)認為應該要接受多層次的選擇.
說了一堆演化論學說, 我的主題在哪呢???
那就是兩位威爾森提出了一個簡易的基本法則:
"在群體中, 利己主義勝過利他主義."
"但是, 利他主義的群體勝過自私的群體."
瞎密...當好人還要小心喔...要是跟錯團可能會......Orz
古語說: "德不孤必有鄰", 是因為那些沒有好人鄰居的好人都被個體選擇而淘汰了嗎???...XD
難道是要等到良善跟正直回來了才能做好事嗎?
當然不是!!!
我的論點是:
應該是要在群體的大部分成員變得自私自利與冷漠前(才不會變成個體選擇而淘汰好心人), 就持續做好事, 並以用自身的的良善與道德感召他人一起做利他之事, 這樣整個群體才會向上提昇, 避免在群體選擇的層次被淘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