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公開平台, 請勿在此揭露你我的個人資訊.
不歡迎散播謠言與八卦. 嚴禁商業廣告.

biking travel | hiking travel
picasa album 1 | picasa album 2 | picasa album 3
picasa album 4 | picasa album 5

    近期碎碎唸 - 記錄近期的感觸跟雜念
角落的孤棋, 在艱難做活的同時, 也要盡可能爭取最大實利!
-- 邊緣未生

    近期集錦 - 分享近期聽到看到的一些好東西
We laughed and kept saying "see you soon", but inside we both knew we'd never see each other again.
from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in 1998

We are often told to "put on a brave face” or to be strong. To do this, we often have to hide, or at least minimize, whatever fears, flaws, and vulnerabilities we possess. However, such an emphasis on strength is misguided. What truly takes courage is to show our imperfections, not to show our strengths, because it is only when we are able to show vulnerability - or the capacity to be hurt - that we are genuinely able to connect with other people.
from Essay prompts of SAT administration in Jan. 2015


2009/04/05

[閱讀] 大師輕鬆讀: Talent Is Overrated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
by Thomas Edison

我們總是認為世界級成就者生來就有過人的優越條件, 也就是所謂的天份or天賦. 但是越來越多研究會告訴我們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要達到世界級的水準, 必須進行大量的練習, 超越一般人會想放棄的程度, 這就是頂尖成就者與眾不同的特質.
關鍵不在於我們天生具備何等天份, 而是再於我們是否願意付出必要的努力去追求卓越.

大師輕鬆讀第315期, 由Geoff Colvin執筆, 主題是我比別人更認真(Talent Is Overrated: What Really Separates World-Class Performers from Everybody Else), 就是在闡述高成就往往是由於努力而非天份的概念.


兩個主要概念:
1. 天份被高估(Talent Is Overrated): 在棋魂漫畫裡, 塔矢亮問父親塔矢名人自己是否有下圍棋的天份, 塔矢名人回答: "沒有下圍棋的天份也沒關係, 但你有比任何人更喜歡圍棋的天份與比任何人更努力的天份". 作者Colvin是要破除天份的迷思, 讓大家相信世界級的成就者是可以被塑造和訓練出來的.
2.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 任何領域的傑出人才, 並非與生俱來, 而是不斷從事刻意練習的結果. 刻意練習是有計畫的訓練方案, 目的在改進特定領域中的能力. 在特定領域要達到世界級水準, 根據研究要花上10年的練習時間, 即10年法則(ten-year rule). 10年或許是粗淺的估計, 有些領域要花上20年甚至30年才能達到顛峰.

在過去, 認為促成世界級表現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幾點, 但是, 經由研究與驗證後, 這些看法沒有一項是正確的.
1. 與生俱來的天份(innate nature talent): 這種想法很巧妙地解釋為什麼他們可以輕易做到我們認為困難的事情/為什麼高度成就者如此少見/為什麼卓越表現有時會在相當小的年紀就出現. 也能夠讓我們自我安慰為何自己表現平平, 是因為我們生來的基因"不正確". 但這只是冠冕堂皇的推託之詞和理由.
2. 經驗(experience): 現今研究人員認為"人其實會隨著經驗而表現更差". 一輩子從事同樣的工作, 並不必然會做的比較好, 重複相同的事情, 而沒有設法將自己推向新的境界, 從未達到世界級水準.
3. 智力(intelligence): 成就與智商充其量只有相當微弱的關聯性. 許多傑出成就者的智商平平甚至低於平均, 擁有樂忱用心學習之人, 表現優於其他高智商之人.
4. 過人的記憶力(exceptional memory): 研究一再指出, 過人的記憶力與成就沒有直接的關聯. 另外, 在各領域中, 記憶力都是培養出來的, 而非與生俱來.

研究證實達成世界級水準的真正關鍵是投入"刻意練習"的訓練.
刻意練習須具備下列的具體特性:
1. 專門用來提升表現(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improve performance): 並非隨意花點時間操作練習, 而是一套經過規劃且目標明確的個人專屬發展活動. 透過專家與教練, 他們能看出自己無發察覺之處, 熟悉每項活動的原理, 了解如何提升該領域的表現, 也清楚如何讓人超越現在能力的極限和該從事哪些活動以提升該領域的能力.
2. 大量地反覆練習(repeat a lot): 必須進行無數次相同內容的練習, 讓你在激烈的競爭下依舊能有完美的表現. Practice makes perfect.
3. 能夠持續檢視效果好壞(feedback is continuously available): 刻意練習需有"老師"持續地提供立即的意見(個人認為詳實有系統地記錄過程與成果, 並認真檢視紀錄, 也是"老師"). 在進行刻意練習時, 必須將自己的意見跟成果分開來看, 才能去從事真正能創造良好成果的活動.
4. 極度耗費心力(highly demanding mentally): 必須有專注力跟集中度, 要思考有哪些影響表現的因素還不夠完美, 再針對這些因素密集地加以改善. 刻意練習份量十分吃重, 無法長時間持續進行, 許多頂尖成就者發現: 每天上限是4~5個小時, 每段最多60~90分鐘.
5. 沒啥樂趣(not much fun): 刻意練習耗盡心力, 並在每次練習後必須檢討失敗, 明確找出表現不佳的因素, 再針對此方面持續地練習直到改善. 長期又嚴謹的訓練並不會輕鬆愉快.

應用刻意練習的原則:
1. 表現出更優異的創新能力(to perform better at innovation): 最有能力作出創意性突破的, 就是那些是先投入長時間大量刻意練習的人.
2. 讓自己得組織邁向卓越(to make your organization great).
3. 讓自己參與的團隊表現出眾(to make any teams you're on excel).
4. 讓自己的專業表現更傑出(to become better at what you do).
5. 增加自己追求卓越的動力(to increase your motivation to excel).

刻意練習會帶來三大好處:
1. 感覺更敏銳: 會察覺到別人忽略掉甚至自己不自覺這麼做的小細節. 頂尖成就者了解特定徵兆所代表的意義, 一般人卻不會注意到. 頂尖成就者能在別人之前先預測出可能的狀況. 頂尖成就者不需觀察太多就可以了解比別人多. 頂尖成就者有能力做出優於一般人的判斷跟區別.
2. 了解更透徹: 投入長時間的刻意練習, 經常研究與分析, 會獲得有益的知識與見解, 會知道哪些方法有用而哪些無用.
3. 記憶更深刻: 心智在長期的訓練後, 改變了運作方式, 行程心得神經傳導途徑, 更能立即地吸收並整理資訊.
這麼做並不容易, 路途既遙遠又嚴苛, 但少數能如此努力並堅持到底的人, 最後就會擁有優越的身心條件而超越他人, 這就是刻意練習最極致的好處.

刻意練習無疑是艱難的, 需要有熱忱(passion)支撐, 否則會讓人無法忍受無法堅持到底. 而熱忱的來源有兩個論點:
1. 內在層面(intrinsic): 發自具有使命感, 要達成卓越成就之人的內心.(it comes from inside people who feel driven to achieve great things.)
2. 外在層面(extrinsic): 源自達成卓越成就時, 所有會實現的吸引力.(it comes from lure of all that will be realized when excellence is achieved.)

但是, 刻意練習並不等於世界級的表現, 還需考慮個人條件/努力程度/運氣...等, 高成就從來就不是我們想像地如此簡單.

此外, 刻意練習的理論也不排除有人是因為天份奇佳(好的基因)而表現傑出, 只是在研究無法說明基因的影響時, 卻有大量的證據證明刻意練習確實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心得:
一直以來, 我總是認為績優就是比別人更努力(好的表現是績優而不是資優). 不過, 一味地埋頭苦幹而未好好地思考過努力的方向與方法, 往往是事倍功半, 原因在於施力點不對. 而Colvin的文章有條理的闡述這個概念, 真是讓我心有戚戚焉. 以我本身的經歷, 在高中時的性向&智力測驗裡, 數學推理我只贏過師大附中40%同屆學生(和50%全北市公立高中同屆學生).
但是我刻意地在數學下苦工. 高一高二主要靠著補習班的教材(我個人覺得編的相當好, 還有分級:基礎/進階/挑戰, 可以循序漸進的深入). 高三的數學老師發現我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 並在老師的引導下參與數學競賽得到不錯的成果, 而我高中三年的數學成績也是班上第一.
這並不是我天生數學能力就特強(雖然這也不是啥世界級的成就...Orz), 卻說明了持續地努力+適合的訓練方法(編輯良好的教材)+專家的指導(老師培訓過許多學長姐)真的可以達到良好的成效, 證實了刻意練習的好處, 所以我寫出來跟大家共勉之.

想知道更多可以閱讀Geoff Colvin的書, Talent Is Overrated:
http://www.talentisoverrated.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